- · 《临床检验杂志》期刊栏[01/26]
- · 《临床检验杂志》投稿方[01/26]
- · 临床检验杂志版面费是多[01/26]
CBL教学模式与微课结合在临床检验教学中加强继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当下我国医疗体制正处于向“精准医学”快速转型的关键阶段,社会期望医生能快速准确有效地处理患者所遭受的疾病。新情势对所有临床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已然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当下我国医疗体制正处于向“精准医学”快速转型的关键阶段,社会期望医生能快速准确有效地处理患者所遭受的疾病。新情势对所有临床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已然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具备基础创新思维。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课程教学一贯沿用传统的本科生教学体系,已不适合继续教育的要求,必须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基于病例的学习(CBL)是以病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列举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展开讨论,并运用所学知识探寻分析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应对方法,对病例做出最佳解决方案。CBL已在国内外高等医学教学中广泛引用,并取得显著效果[2]。微课是以阐述知识点为基点,以落实教学目标为根本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3]。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针对性强,便于携带、观摩的优势。本文谨就CBL教学模式与微课结合在临床检验教学中加强继续教育学生基础理论的重要性进行初步探讨。
1基础理论在临床检验继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医学检验学是在临床病情分析、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中必不可少的实用性学科。它不仅涉及多个专业,还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性学科,根据临床标本来源和特性使用适当的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检测,满足临床需求。21世纪以来细胞生物学发展迅猛,最新的技术方法已实现单个细胞水平研究。以细胞生物活动为根基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若不能在疾病新靶标发现的同时研发出相应的检测技术方法,长远来看势必阻碍临床整体诊治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另一方面,在愈发强调“检验医师”在临床工作角色的当下,检验医师不仅要让医生了解检验项目容易出差错的环节并加以控制,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灵活运用检验专业知识,结合疾病发生机制,帮助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理的检验项目。那么,作为具有基础研究背景的临床检验生物化学任课教师的纽带作用就显得非常关键了[4]。任课教师的知识面不能仅局限于专业课本,其需要具备不断向其他领域或专业拓展的职业精神,才能向学生展示出全新的概念和完备的信息,学生自然不无裨益。然而,目前实际教学工作中鲜见基础医学和临床检验学的跨学科联合应用。
2CBL教学与微课融入临床检验继续教育的现状分析
2.1CBL教学和微课的发展及其特点 CBL教学作为曾经的经典课堂教学模式,在特殊受众群体中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授课教师可利用CBL这个平台,将教学目标生动地融入到一个真实的病例中,使学生能够以临床实际为出发点,遵照一定思维发散规则,深挖至疾病发病机制这一本质层面,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点,联结基础与临床,做到融会贯通。更重要的是,CBL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沟通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技巧和交流能力,形成临床疾病思辨体系。微课主题突出,目的性强,短时间内充分抓住学生高峰注意力,传递大量精炼核心词汇,强效整合碎片化时间,使其成为学生课堂理解知识的关键和课后自主学习的基础。随着教具多样化改革,教室连通互联网以及无线网络全覆盖,微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接受度高[3]。在临床检验教学课堂,授课教师可结合CBL教学模式与微课,组织学生对一些临床常见问题,如糖尿病、肿瘤等问题进行系统讨论,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同时,了解并巩固小分子在细胞膜中的运输、原癌基因Ras、PI3K信号通路突变与癌等基础知识,培养出兼备临床思维及实验分析能力的高素质临床检验医师。
2.2CBL教学与微课融入临床检验继续教育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教育是高等学校的核心工作,理论课程是重中之重,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开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内外许多高校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在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大环境,新颖的课堂形式层出不穷:PBL教学法、专题讨论、社会实践、口头演示和现场答辩等等[5-6]。不论交互形式如何变化,其中心思想是一样的,即知识的传授不再仅仅是老师的责任,而是转移至学生自身。指导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大量有用的知识并且灵活运用于实践过程,形成以学生为主导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新时期教师的主要任务[7]。由于参加继续教育课程的学生绝大多数是临床工作人员,教学进度安排紧凑,上课次数少,讲解内容多,因此造成诸多不合理的地方:(1)授课教师只讲解以教材为蓝本制作的PPT,不延伸知识点,不介绍学科前沿进展;(2)授课教师在课堂外与学生缺乏交流;(3)学生课上听重点,课后不阅读,为了考试而背书;(4)学生熟悉临床检测时的生物反应,却不清楚背后的机制和意义,不够钻研。从某种程度上说,临床工作人员对本专业发展方向的把握强于在校学生,所以上课方式和内容的正确与否在教学过程中将起到非常关键的启发与推动作用。
文章来源:《临床检验杂志》 网址: http://www.lcjyzzzz.cn/qikandaodu/2021/0209/355.html
上一篇:《临床检验杂志》投稿须知
下一篇:临床检验教学改革新模式的探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