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信息化背景下的一体化教学在临床检验课程中的

来源:临床检验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教学效果。 “互联网+”时代来临,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不断冲击,如何构建信息化背景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学

教学效果。

“互联网+”时代来临,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不断冲击,如何构建信息化背景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三个一体化项目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即理实一体化、课程资源一体化及教学与临床的一体化。

传统课堂对临床检验基础的讲解比较抽象,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与临床脱轨,无法实现教学与临床的对接。通过综合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现以“血细胞分析仪的使用”为例,介绍信息化背景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临床检验课程中的应用。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重要专业课程《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的部分内容,设计为2课时,是理论与实训结合的课型。选用的教材是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临床检验》。

二、教学目标

通过综合分析“临床检验课程标准”“医疗器械营销实务课程标准”“仪器分析”等课程确定本课题教学目标为知识、能力、职业素养三维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血细胞分析仪的操作。

难点:血细胞分析仪的维护;如何拓宽学生的就业岗位群。

四、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学生有一定的学习意识和目标,但对专业理论学习仍缺乏兴趣;有一定的职业岗位认知,但对一线临床的环境和操作仍然陌生;有一定的临床检验基本理论知识,但对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及操作仍然缺乏了解。

五、教学策略

通过综合分析,拟定本课题教学策略;运用信息化手段,把典型病例和教材相结合,配套学习通教学平台软件,以任务引领的方式进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

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推送两个学习任务,(1)完成病例分析,小组讨论,完成相应的题目;(2)推送血细胞分析仪操作的教学视频(微课)等学习素材,学生用手机在任何场所均可观看学习素材,完成预习及相应习题。

教师通过平台对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学生的就业现状,以及自己目前最缺乏的竞争力。

(二)课中

1.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学生在平台上提交的病例分析,选取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点评,其中关于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学生理解得不够透彻,教师播放原理动画,通过平台选人功能,让学生自主讲解原理,调动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2.找茬游戏,突破重点

每组学生对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操练,由于场地及仪器的限制,其他组学生利用平台的直播功能观看学生的操作流程,并进行小组讨论,找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利用平台进行小组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

3.头脑风暴,攻克难点

教师为每组布置制作一份血细胞分析仪维护方案的学习任务,每组通过网络资源搜索相关资料,并将各组方案发布在学习平台,然后进行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

4.视频连线,接轨临床

教师通过连线医院检验科主任和医疗器械公司营销总监经理,现身说法,为我们介绍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血细胞分析仪及仪器操作技巧,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以后的工作环境,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5.课堂作业

教师通过学习平台推送本堂课的作业,学生现场完成作业,并对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6.总结评价

教师根据课前、课中数据统计对学生表现进行总结点评,形成客观的多元化评价结果,参考多元化评价结果,课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三)课后

通过布置三个课后任务:(1)自我介绍;(2)角色扮演,推销血细胞分析仪;(3)完成血凃片制作,并把相关视频发送到教学平台,以达到课后拓展的目的。

七、教学效果

本课题运用信息化技术,将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及操作流程搬上教学屏幕,创造实训条件和环境,学生动手操作率从原来的40%提升至100%;灵活运用信息化的各种资源,有效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实效性,原来需用4课时完成的教学任务在2课时就可以完成;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由以往的1次上升为5次;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了教学与临床的对接。

文章来源:《临床检验杂志》 网址: http://www.lcjyzzzz.cn/qikandaodu/2021/0213/362.html



上一篇:高职教育中临床检验基础教学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下一篇:PBL 结合CBL 教学模式在呼吸病学临床检验实习

临床检验杂志投稿 | 临床检验杂志编辑部| 临床检验杂志版面费 | 临床检验杂志论文发表 | 临床检验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临床检验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